2022年2月8日,北京大学国际学校运营与管理研修班(SOMIS)新春论坛之教师专业发展论坛在线举办。此次论坛以“胜任与卓越:教师专业发展基本功与素养”为主题,由北京大学国际运营与管理研修班(SOMIS)八期校友、上海璞珵教育集团常务副总裁、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校长刘燕海召集和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国际学校校长与管理者参加了此次论坛,共同探讨教师专业的发展基本功与素养培养。
主持人刘燕海首先介绍了北京大学国际学校运营与管理研修班(以下简称SOMIS),SOMIS创立于2017年,关注国际教育战略发展的前沿,注重国际教育的本土融合与特色发展,面向民办国际化学校的校长和高层管理人员,开设国际化学校运营与管理研修项目。研修班通过前沿研究成果与长期实战经验的有机结合,突出“学校运营与管理的思想方法论”的核心特色,帮助提升学校管理者的领导力,带来理念与实践多角度的全新认知。SOMIS已成功举办八期,已集合来自全国200多位国际教育行业的举办人和管理者。
SOMIS一期校友、上海雅力教育集团总校长李远以“读懂课堂,立足课堂,历练教学基本功,提高专业素养”为主题,提出三个问题:第一,教师为什么要重视教学基本功,提高专业素养?第二,为什么要立足课堂,提高教学基本功和专业素养?第三,如何立足课堂历练教学基本功?
李远指出,教师需用自身的确定性——教学基本功与专业素养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重新构建教育的未来。未来教学将由“基于经验”转化为“经验与科学、技术高度融合”的可操作教学法,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而课堂将是连接学校与社会、学习与实践的核心节点,教师则是设计和建设这个节点的核心角色。教师需对自己的身份、作用与价值有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并且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具体角色,具备研究、反思能力,以教育为志业,有专业态度和专业技能。
与此同时,李远提出,教师的基本素质就是管理和领导力的核心素质,做好老师,一般也能做好领导。在管理团队中有一位像老师那样的人,既可以引导大家思考,又甘于在幕后支持鼓励团队,这些都是因为老师的基本素质,也是管理的核心素质。最后,李远指出,学生、教师、知识构成了核心三角,他们之间的关系将由单向度的教与学关系转变为共建、共享、共生的学习共同体。
SOMIS八期校友、上海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君学中国创始人兼董事长宋辉发言指出,无论是教培的教师,还是学校的教师,教育行业从业者的素质现状是参差不齐的。他通过分享身边的真实案例提出三个观点。
首先是教师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技能上,更应该注重品格教育、品德教育、素养教育等德育价值的引领,其次是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离开讲台的教师是否愿意蹲下来和孩子平等对话,最后是身教大于言教。课堂教学不再是纯粹的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价值习得的过程。将正确的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中并准确输出,是每位教师教育成长道路中的必修课。教师的成长价值观、自我的终生成长是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修炼的课题。
来自北京教育学院国际课程中心的王晓玲主任发表了题为《组织重塑:自我角色与超我价值的实现》的主题报告。王晓玲认为,同样一位老师在不同学校中的发展路径是不同的,所以组织对于教师发展的影响很大。从组织视角出发,她阐述了变革中教师角色定位、超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性。她从“自我、超我、本我”三重角色定位阐释了教师之“我”,提出教育应该关注人本身,从关注“我”开始。
王晓玲介绍到,通过十多年对国际学校深度访学及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国际学校和公办学校教师的发展有着相同的维度和不同的顺序,关键在于教师自我角色定位和价值实现。她还指出,教师有很多工作是隐性的,只用显性的绩效数据来评价,就会牵引教师只注重显性的工作,而忽略了隐性的、内涵式的育人工作。而“绩效”诉求下教师的身份重构中,我们更追求的是教育和教学是同步的,有内涵的教育工作者。最后,王晓玲通过弗雷德里克·莱卢的色彩组织学的不同维度和特点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组织是一个生态系统,那么在关注生命个体发展的前提下。我们是如何来尊重自主,并且协同超我价值的实现。
SOMIS三期校友、中教予科国际教育集团CEO刘舒婧发表了题为《各国教师认证体系对国际化学校教师培养的启示》的主题报告。刘舒婧详细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主要留学国家教师资格认证的方式以及教师资格要求。
美国教师资格的评价系统较为完善且复杂,有认证的基础条件要求,且申请初任执照鉴定后需经过几年才实现续任执照鉴定,再实现长期教师的执照鉴定。
英国是最早实现双轨制教学的国家,分为职业性教育学和专业性教育学两个方向,申请须有本科以上学历,本科毕业后想成为专业教师,可以在本科阶段学习教育专业,也可以本科毕业后重新进行教育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同时须完成教育相关实习合格评价。
在德国想从事教师行业必须是班级里非常优秀的学生,须完成完整中学阶段学习,再进入高校阶段师范专业的学习,通过考核成为实习教师,经过两年见习期后取得教师资格证。
日本有意将教师培养课程设置为本科硕士相连接的六年一贯制的培养项目,日本和美国的教师资格证不是一次认可获取的,每十年须进行一次续签。
综合以上她指出:教师的门槛逐渐提高的同时,更注重教师的实践。不仅仅要完成学习和不间断实习,来获取更进一步教师资格的发展。教师的职前职后具有连贯性,需要不断完成相关教师职业的发展和学习。刘舒婧指出,国际学校现在面临的困境是国际教师自身的发展,国际学校的教师难以取得具有国际教育资格认证,国际学校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不仅仅是英语测试能力,学校可根据不同课程体系给教师提供相对应的培训学习。
主持人刘燕海以“青年教师的基本功养成”为主题,分别从表达基本功、板书与构图、医疗和健康知识方面对教师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教师素养中,教师对于价值观的传达,其实是来自于教师本身的表达质量,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体态表达、情绪表达、幽默表达、原则表达和互动表达都尤为重要。在教师基本功中,单纯地使用PPT很难满足和应对不同学情班级的教学,所以建议在教学中要将PPT和板书联合使用。
刘燕海认为教师要掌握医疗知识、心理咨询、健康管理、青春期性教育、性格建设、卫生习惯养成,这些都是教师在班级管理、学校管理中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同时,教师也应具备阅读、写作和舆情控制的能力。他强调指出,备课、说课、授课三者既独立又相互关联,教师无限的思想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最后,刘燕海提出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职业认知能力,教师要成为社会职业发展、以及学生未来发展的引领者。
论坛进入观点小结发言,李远总结表示,学校和教师是学生与社会连结的纽带,具有不可替代性。教育行业的大门是敞开的,不同专业技能的老师都有机会进入这个行业,成为教师。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既有来自师傅的传帮带,还有同行间的交流和学习。宋辉通过“传承、优化和完善、创新、超越”四个关键词总结表示,瞬息万变的今天,教师需要具备坚守的力量,去教授和传承。教师在发展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在理念、方法、工具、场景、目标上需要不断创新。在完成自我成长和突破后,更要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真正的自己,超越自我。王晓玲用一句话总结道:“教师是行走在制度中的人,如果组织建设专业了,那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水到渠成了。”刘舒婧总结指出:“教师的学习是长期必备过程,需要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观点碰撞。”
论坛最后,SOMIS学术导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培训办主任范皑皑总结指出,SOMIS平台是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台,大家在平台共同集合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做一点事情,我们是将大家的思想变成了行动。
在SOMIS平台上,我们有创新和联合创新的基因,“领航未来”平台的创办来自于大家的力量。为了探索青年教师发展领域的解决方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21年创建了“领航未来”青年教师研修班”,希望召集和选拔一批致力于投身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建立比较清晰的职业发展认知,学习教育行业的基础知识,奠定一定的教学工作基本功。
“领航未来”的课程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学会学习,第二段才是学会教学。教师需要从一个学习者变成一个教学者。教师专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教师是教育行业的核心人力资本,教师专业发展在学校发展和质量提升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今天论坛题目延伸出来的由来:胜任与卓越。
上一条:你心中的“未来学校”,是这样的吗?
下一条:中小学学习空间调查报告来了!被认为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空间因素居然是这个? |
返回列表 |